来醴陵,就如同下了趟江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丰子恺这样说醴陵:“碧水青山,错认杭州。”
醴陵人对园的钟情,始终不渝。醴陵人,造的是园林,写的是故事,涉笔成趣,一章一回,跌宕起伏:渌江给醴陵上了一把锁,沩山在后,排闼而来,醴陵城居其中,洞若观火。山水洲城,随意组合,便能构出千万种奇妙景致来。
远处缥缈山水,近处烟火人间,这,就是醴陵的园林。
借景
“起承转合,留白浓疏。方寸之间有大呼吸,方为境。”醴陵的每座园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境。醴陵的园林之美,首先在借。
中国人造园林最高境界是借景,借为妙。即使群山环顾,渌水锁腰,醴陵城因借山水之势,而得无限之光景。被西山、仙岳山、凤凰山、梧桐山、佛子岭、沩山环绕的醴陵,借山而居,从空间上它们与城市保持距离,从心理上它们与醴陵人肝胆相照。
立于城中,西山在望,就是借了山的势。匍匐于渌江南岸的西山,林木葱郁、古刹林立,从城市里尾随而来的浮躁立时便被青山隔绝。
中国古人依山造园,西山之下是渌江书院。白墙黑瓦朴素中透着素雅,中轴线对称的建筑与山体的自然逶迤相融,淹没在山林的绿影筹措之中。实中有虚、露中有藏,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千年风雅
醴陵城市坐落的地方就是一道S型的河曲,“上帝之手”在这里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把罗霄山与南岳的山系分开,形成一条4A级的河谷观景长廊,醴陵的园林美景几乎都在这条黄金水线附近。
从城东往城西数,状元洲、渌江桥、西山、渌江书院、仙岳山,醴陵最具含金量的几个自然人文风景地都集中于此。
第一次给这条黄金观景长廊进行文化升级的是朱熹。1167年8月,37岁的朱熹带着弟子从福建崇安出发,一路向北,他要去潭州(今长沙)岳麓书院拜访他的好友张栻。他走了近一个月,行程达三千余里才到达醴陵。在岳麓书院的张栻也赶到醴陵渌江书院,以百里相迎的礼仪接待朱熹。于是,山岳生辉,中国文化史上极富盛名的"朱张会讲"在醴陵拉开序幕。
第二次给这条黄金观景长廊进行文化升级的是姚安禅,一个不知名的道士。他在明成化年间在明代道观方兴未艾的道观建设浪潮中在醴陵与西山对望的仙岳山重建了丁仙观,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仙丁令威。《搜神后记》记载了丁令威的事迹:他是辽东人,学道修成后,化鹤而去。最喜欢道家的李白,也有诗赞他“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传说这位丁神仙云游来到了醴陵,在城南山上建道观,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丁仙山(又称仙岳山)。
有了道家的经营,仙岳山很快成为醴陵城外的“红尘孤岛”。与以儒家文化为标举的西山双峰并举。这样,在人生境遇的大不同上,中国人的两种选择,醴陵的山水画卷里全都有了安放。
隐山水
醴陵的园林之妙在于山与水的天作之合。山水隐于世,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近代,随着醴陵城市人口的增加,这条观景长廊再次升级,不过这一次是近现代的醴陵人。
1918年,军阀混战,沟通醴陵渌江南北的石拱桥被毁。渌江桥的修建是醴陵近现代城市空间营造的肇始。接下来的100年来,醴陵城市空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城市景观方面,状元洲、西山、仙岳山先后建设成公园,状元洲采用严格的中轴线对称排列,花草树木左右对称,直到把视线引向终点的状元阁。西山以渌江书院为中心,沿山而下,步道、亭台、楼阁层层相连,曲径通幽,一直抵近渌江。仙岳山不仅营建道观还引进寺庙,修建四方菩萨像,融合道、禅的旨趣。中国古典园林中十分经典的对景,在醴陵园林景观营造中最为突出。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在醴陵对景处处存在,山与水相对,洲与桥相对,楼(望江楼,2019年建)与阁(状元阁,上世纪90年代建)相对。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了无限的意境,实现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非凡视觉享受。
醴陵市政府通过绿化及限高措施,不断地将新兴发展的城市建筑与一江两岸的园林山水融为一体,2019年醴陵荣升为国家园林城市。
独与天地之精神往来,中国人对美的极致追求,从醴陵的山水错落中可以找到身影。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